top of page

ECOC 2025 技術焦點:東京工業大學展示 2.88 Tbps 16 通道 VCSEL 陣列與多核心光纖共封裝光學

前言

隨著 AI 與雲端資料中心的高速擴張,傳統 銅連接 與 短距離多模光纖 已無法滿足規模化需求。為了縮小 交換 ASIC 帶寬與光模組距離限制之間的鴻溝,共封裝光學(CPO, Co-Packaged Optics)被視為下一代資料中心的關鍵技術。

在 ECOC 2025 上,東京工業大學團隊展示了 全球首個 2.88 Tbps 16 通道 VCSEL 陣列結合多核心光纖的成果,為高密度、低功耗、高速傳輸提供了全新解法。


內容

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現有挑戰

    • 850 nm VCSEL 在 <100m 應用中成熟,但無法應付 AI 資料中心日益增加的距離與速率需求。

    • 隨著速率升級(800G → 1.6T → 3.2T),傳輸損耗與色散嚴重限制了 850 nm PAM4 的應用範圍。

  • 解決方案

    • 採用 1060 nm VCSEL,在單模光纖中具備更低色散,甚至因「脈衝壓縮 (pulse compression)」效應可提升頻寬。

    • 搭配 多核心光纖 (MCF),實現高通道密度的並行傳輸。


2. 技術突破:16 通道 1060 nm VCSEL 陣列

  • 設計特色

    • 單模輸出,避免多模失真。

    • 採用 金屬孔徑 (metal-aperture) 設計,利用耦合效應提升調變頻寬。

    • 頂發射結構 (Top-Emitting):避免翻晶封裝,降低成本並簡化測試。

  • 效能數據

    • 調變頻寬:29 GHz(回傳測試),經過 500m 光纖後提升至 34 GHz。

    • 輸出光功率:單通道 >2.5 mW。

    • SMSR(邊模抑制比):>30 dB,確保單模輸出。


3. 傳輸實驗成果

  • 1.6 Tbps 實驗

    • 16 × 100 Gbps PAM4,500m 多核心光纖傳輸。

    • Extinction ratio:2.2 dB。

  • 2.88 Tbps 突破

    • 16 × 180 Gbps(108 Gbaud)傳輸,500m 多核心光纖。

    • Extinction ratio:2.0 dB,TDECQ(眼圖質量)= 4.2 dB。

    • 全球首次展示,證明 VCSEL 在 Tbps 級應用的可行性。


4. 與多核心光纖 (MCF) 的結合

  • 光纖規格

    • 16 cores,核心間距 40 µm。

    • 直接耦合至 VCSEL 陣列,無需 collimation。

  • 耦合損耗

    • 典型值 <3 dB。

    • 優化後可降至 1.7 dB。


5. 未來展望

  • 速率提升

    • PAM-4 → 200 Gbps/channel。

    • PAM-6 → 300 Gbps/channel。

    • PAM-8 → 400 Gbps/channel。

  • 容量規劃

    • 單模組可達 6.4 Tbps(16 × 400 Gbps)

    • 甚至有望擴展至 12.8 Tbps

  • 應用前景

    • CPO 與 Switch ASIC 整合,降低能耗與距離限制。

    • AI 資料中心內短距離傳輸,取代 850 nm VCSEL 成為新主流。


總結

東京工業大學的研究展示了 VCSEL 技術在 1060 nm、單模光纖、多核心光纖結合下的潛力:

  1. 突破速率與距離限制:成功在 500m 傳輸距離實現 2.88 Tbps

  2. 設計創新:金屬孔徑結構 + 頂發射架構,兼具高頻寬與低成本。

  3. 應用價值:對 CPO 與 AI 資料中心短距離光連接具有重大意義。

  4. 未來發展:有望進一步提升至 12.8 Tbps 級別,為下一代資料中心帶來超高密度、低功耗的解決方案。

這項成果顯示,VCSEL 技術不僅能延續在短距離應用中的優勢,更可能在 CPO 與多核心光纖結合下進軍 Tbps 時代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留言


  • Facebook
  • Instagram

©2021 by DRFLYOUT.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