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ECOC 2025 技術焦點:Source Photonics 談 AI 網路演進與 448G/L IMDD 的未來

前言

AI 成為推動光通訊市場的最大引擎。從 1.6T 模組部署到邁向 3.2T 時代,產業正面臨 速率、功耗與封裝的多重挑戰。Source Photonics 在 ECOC 2025 的演講中,分析了 AI 背後的投資驅動Scale-Up 與 Scale-Out 架構下的光互連需求,並提出 448G/L IMDD 技術的可行路徑與市場時間表。


內容

1. AI 投資驅動網路成長

  • 投資規模:2025 年全球 AI 基礎設施投資高達 1 兆美元級別。

    • OpenAI、NVIDIA、Intel 等公司均有數百億級別投入。

  • 市場趨勢:未來 5 年,AI 將成為光模組市場的主要增長動能。


2. AI 網路架構需求

  • Scale-Up (機櫃內 GPU 互連)

    • 傳統銅纜 reach 受限,業界正積極探索光取代銅。

    • 多家新創聚焦於光電混合集成,推動短距離光化。

  • Scale-Out (跨機櫃/資料中心互連)

    • 以光為主流解決方案,1.6T 已開始部署。

    • 3.2T 預計 2028 年左右進入量產。

    • 模組形式:目前以 DR4 為主,透過 2×DR4 拼接至 3.2T


3. 技術比較:Pluggable、LPO、CPO

  • Pluggable

    • 仍是主流,CSP 首選。

    • 維護便利,部署靈活。

  • LPO (Linear Pluggable Optics)

    • 1.6T 相比 800G,大幅降低功耗:29W → 25W → 12W(第二代)。

    • 在能效上優勢明顯。

  • CPO (Co-Packaged Optics)

    • 被認為「必然會進入市場」,但因量產與維護限制,初期市佔有限。

    • 長期與 Pluggable 共存。


4. 448G/L IMDD 技術挑戰與解法

  • 產業共識:448G × 4 lanes 是邁向 1.6T / 3.2T 的主流路徑。

  • 元件需求

    • 光元件頻寬需達 100 GHz 級別

    • EML、矽光子、馬赫增德 (MZM)、驅動器/放大器需協同升級。

  • 製程驅動

    • 從 5nm → 3nm → 2nm CMOS 節點,驅動 1.2T → 1.6T → 3.2T 的演進。

  • IMDD 在 10 km 應用

    • Source Photonics 強調:在 100m–10km,IMDD 仍具優勢,不必完全依賴相干。


5. 研發與產品進展

  • EML 技術

    • 已推出 28G、53G、100G EML,頻寬接近 100 GHz

    • 差分驅動 (Differential drive):~1V 驅動電壓,功耗顯著低於傳統設計。

  • 整合方案

    • 開發中 單封裝整合 EML + SOA + 驅動器,降低耦合損耗與能耗。

  • 展望

    • 1.6T 模組已於 OFC 展示,3.2T 模組將於 OFC 2026亮相。


總結

Source Photonics 的觀點可歸納為:

  1. AI 投資推動市場:未來 5 年,AI 將驅動光模組進入 1.6T/3.2T 時代。

  2. IMDD 仍具生命力:在 100m–10 km 場景,IMDD 在成本與功耗上仍優於相干。

  3. 448G/lane 是關鍵門檻:需光電元件協同升級,產業正全力突破 100 GHz 級元件瓶頸。

  4. 模組多樣化並存:Pluggable、LPO、CPO 長期共存,依場景取捨。

  5. 產品進度清晰:1.6T 已部署,3.2T 預計 2028 年啟動,對應新一代 AI 網路需求。

整體來看,Source Photonics 傳遞的訊號是:IMDD 不會被相干快速取代,而會在 448G/lane 時代繼續延伸其價值。未來的競爭將是 能效、距離、封裝的系統級比拼,而非單一技術決勝。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留言


  • Facebook
  • Instagram

©2021 by DRFLYOUT.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