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C 2025 技術焦點:全球首個純光子 AI 網路
- drshawnchang
- 10月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前言
隨著 AI 工廠(AI Factories)對運算與網路的需求急速提升,現有資料中心網路架構正面臨 功耗高、延遲大、可靠性不足 的挑戰。傳統設計依賴多層 電封包交換 (electrical packet switching),在每一層都需進行 O-E-O 轉換,帶來巨大能耗與延遲。
Oriole Networks 在 ECOC 2025 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網路架構:純光子網路 (Pure Photonic Network)。這種設計徹底拋棄電封包交換,改以 奈秒級光子交換器 (nanosecond photonic switching) 建構平坦的全光網路,從根本上改變資料中心運作模式。
內容
1. 現有資料中心的瓶頸
多層交換架構:伺服器之間的通訊需經過 ToR(Top-of-Rack)、Leaf、Spine、Core 等多層交換機。
O-E-O 轉換:每一層都需將光信號轉成電,再轉回光,導致功耗高、延遲大。
可靠性問題:數以十萬計的 transceivers 與有源器件成為故障來源,運行 AI 工作負載時常造成中斷。
2. 純光子網路的核心理念
平坦架構 (Flat Architecture):
伺服器直接以光連結彼此,不再依賴電封包交換機。
網路核心完全被動(purely passive),「只是一塊玻璃」,不消耗電力。
奈秒級光子交換 (Nanosecond Photonic Switching):
避免 OCS(光電路交換)僅能「一天幾次」重構網路的限制。
能以細緻粒度進行高速切換,實現 contention-free 通訊。
縮減設備數量:
以 32,000 節點網路為例:傳統架構需 2,500 台交換機與 16 萬多個 transceivers。
純光子架構僅需節點端 transceivers,中間全部是光纖。
3. 主要優勢
功耗大幅降低:
傳統交換機每層都需耗電;純光子核心零功耗,僅節點端消耗能量。
延遲顯著減少:
移除多層 O-E-O 轉換,實現低且可預測的延遲。
可靠性提升:
有源器件數量減少,故障範圍(blast radius)大幅縮小。
單一 transceiver 故障僅影響一個 GPU 的部分容量。
運算效率提升:
GPU 不再等待網路傳輸,能保持高效運行。
在 AI 推理 (inference) 工作中,純光子網路即使在 99% 負載下仍能保持 99% 效率,遠優於封包網路。
4. 與 OCS 與電封包交換的比較
NVIDIA Quantum-X:電封包交換 + CPO,仍屬混合架構。
Google MEMS OCS:僅能進行「數次/日」的拓撲重構,粒度過粗。
Oriole Networks:
提供快速(奈秒級)、細緻粒度的純光交換。
支援全新 collective operations,將 CUDA 工作直接映射到網路,提升 AI 工作負載效率。
5. 技術落地
來源:技術源自倫敦大學學院 (UCL) 十年研究,由 Oriole Networks 商業化。
可製造性:不依賴稀有材料或特殊晶圓廠,能快速擴展至高產能。
自研光收發器:突破傳統 transceiver 問題,支援奈秒級切換。
總結
Oriole Networks 在 ECOC 2025 提出的「純光子 AI 網路」展現了一種徹底顛覆的思路:
移除電封包交換,打造僅由光纖與光交換構成的網路核心。
以奈秒級光交換取代慢速 OCS,實現細緻粒度、低延遲的全光連結。
大幅降低功耗與故障率,同時提升 GPU 運算效率。
這種架構如果能成功落地,將代表資料中心網路的一次「範式轉移 (paradigm shift)」,真正實現 由光子驅動的 AI 工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