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ECOC 2025 技術焦點:Broadcom × Corning 談 102.4 Tb/s CPO 交換機設計考量

前言

隨著 AI 工廠與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推動 1.6T/3.2T 模組與 CPO (Co-Packaged Optics),系統架構的挑戰從單一模組延伸到整機設計。Broadcom 與 Corning 在 ECOC 2025 的演講聚焦於 102.4 Tb/s CPO Ethernet 交換機系統,提出設計上需同時滿足 密度、效能、可靠性、以及可組裝性四大核心指標。


內容

1. 三大核心設計目標

  1. 密度 (Density)

    • 目標:≥1 Tb/s per mm shoreline density

    • 光纖需求:數千芯纖維需在緊湊空間內整齊排布。

    • 前面板設計:1RU 內可支援 64 高密度連接器 (如 MMC),對應 1024 信號光纖,在 200G/lane 下即可達到 102 Tb/s

    • 未來演進:多核心光纖 (MCF) 與玻璃基板導波結構可再提升 4× 密度。

  2. 效能 (Performance)

    • 插入損耗 (Insertion Loss):必須低於 3.5 dB,越低越好。

    • 光耦合挑戰:PIC 與光纖耦合損耗 ~1–2 dB,取決於 edge coupling 或 surface coupling。

    • 光纖彎曲:>30 mm 半徑時損耗可忽略,但需避免多路徑干擾 (MPI)。

    • 偏振消光比 (PER):外部雷射與 PM 光纖的對準需達到 10–15 dB,避免旋轉與機械應力引起的性能劣化。

  3. 可靠性 (Reliability)

    • 原則:光纖與光連接的可靠性必須優於 ASIC,不能成為系統瓶頸。

    • FIT (Failure in Time) 測試:

      • 光纖與 FAU 的 FIT <1/10^9 小時。

      • 單一 harness <1 FIT,整機 (32 harness × 36 fibers) <40 FIT。

    • 光纖彎曲半徑過小 (<10 mm) 會顯著增加失效率。

    • FAU 已累積超過 10 億小時的現場數據,證實高可靠性。


2. 液冷與組裝挑戰

  • 液冷設計

    • 提升散熱能力,但佔用箱體內部空間,使光纖排布更複雜。

  • 可組裝性 (Ease of Assembly)

    • 採用 預組裝、預測試的光學子模組 (known-good sub-assembly),避免最終組裝時處理單根光纖。

    • 組裝需保證光纖彎曲半徑符合規範,並確保連接器可易於維護。


3. 系統層級設計思維

  • 整機視角:必須同時考量 光學、機構、散熱、裝配,而非單一元件最佳化。

  • 102.4 Tb/s CPO 交換機案例

    • 採 1RU 格式,整合 1000+ 光纖

    • 光引擎 (OE) 以 6.4 Tb/s 單元環繞 ASIC 排布。

    • 高密度光纖基礎設施 + 液冷散熱協同設計,保證系統效能與可靠性。

總結

Broadcom 與 Corning 的觀點凸顯:

  1. CPO 的真正挑戰不在模組,而在整機系統設計

  2. 密度、效能、可靠性、可組裝性 是四大核心指標,必須同時滿足。

  3. ≥1 Tb/s/mm shoreline density 與 <3.5 dB 損耗 是 102.4 Tb/s CPO 的設計基準。

  4. 多核心光纖、玻璃導波基板、液冷 是未來提升密度與可靠性的方向。

  5. 系統級整合 (光纖、FAU、ASIC、冷卻) 才能讓 CPO 真正大規模落地。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留言


  • Facebook
  • Instagram

©2021 by DRFLYOUT.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