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OCP APAC Summit | AI Supply Chain Reinvent: Building a Better Ecosystem | Digitime
- drshawnchang
- 8月5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摘要
Digitime 指出,AI 與半導體供應鏈正面臨 去全球化與再全球化並存的時代。台灣憑藉 高密度製造能力、完整供應鏈與靈活協作模式,在全球 AI 硬體生態系中扮演 不可取代的樞紐角色。未來十年,台灣有望迎來「黃金十年」,推動全球 AI 產業與半導體價值鏈的重塑與升級。
內容
1. 全球 AI 供應鏈的轉折點
1.1 後疫情與地緣政治影響
COVID-19 之後,全球供應鏈重組加速
美國、歐洲、日本等地積極推動 本地製造(Local Manufacturing)
台灣以 代工與供應鏈整合優勢 成為各國科技巨頭的重要合作夥伴
1.2 AI 與半導體市場規模爆發
全球半導體市場已超過 1 兆美元
美國公司佔 71% 市場價值,台灣佔 14.6%
台灣單一產值等同 日本 + 韓國 + 中國 + 歐洲 的總和
2. 台灣的供應鏈優勢
2.1 製造密度與基礎設施
台灣擁有完整的 晶圓代工、封裝測試、記憶體、材料與設備供應鏈
高人口密度 促進產業內部高效率溝通與協作
全球 120+ 伺服器製造據點 分佈於美國、東南亞與歐洲
2.2 靈活的合作模式
採 inside-out 策略:主動出海與多國企業合作
與 Amazon、Google、Microsoft、Tesla 等巨頭深度協作
品牌價值轉變:從 OEM/ODM 轉向 硬體軟體整合 與 生態系平台角色
3. 去全球化與再全球化並存的格局
3.1 供應鏈遷移與多元布局
越南、馬來西亞、印度成為 新興製造與市場據點
多國投資政策與地緣戰略 促使企業採多地備援策略
3.2 中美之外的新戰場
歐洲、南亞國家積極吸引投資
日本、韓國、台灣為 真正具備完整本土半導體產業鏈的三國
3.3 全球策略轉型
美國市場以 需求驅動(Demand-side) 為主
台灣以 供應驅動(Supply-side) 為核心
需以 合作共榮模式 重新定義全球 AI 供應鏈角色
4. 產業挑戰與策略建議
4.1 挑戰
地緣政治風險:關稅、匯率、出口管制
高資本密集:主要企業將 近 100% 淨利再投資於資本支出
技術迭代速度快:AI on-device、Edge Computing 與硬體軟體整合需求急升
4.2 策略
強化供應鏈韌性:多地布局與彈性生產
深化硬體軟體整合:跨領域合作打造新價值
擴大全球合作網絡:結合美、日、歐、南亞市場優勢
輸出台灣經驗:以 台灣模式 協助其他國家建構在地半導體基礎設施
結論
Digitime 強調,台灣在全球 AI 供應鏈中的角色 既謙遜卻不可或缺:
憑藉 完整供應鏈與靈活協作能力,台灣是科技巨頭進入全球市場的關鍵橋樑
未來十年是 台灣 AI 與半導體產業的黃金十年
去全球化與再全球化並存 的新格局,將促使台灣在全球價值鏈中扮演 核心驅動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