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高頻光通訊材料轉折點:InP基板擴產、稀土政策與PD封裝的三重挑戰

隨著 AI 訓練規模與數據中心頻寬需求飆升,高速光模組材料與封裝技術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IIInP 基板作為 200G PD 與高速 LD 的關鍵材料,受制於稀土政策與產能轉換,正在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本文將深入解析InP晶圓廠的擴產策略稀土政策對三五族材料的衝擊,並結合 模組廠與 PD 封裝趨勢,提供對未來 800G/1.6T 光模組產業的全景觀察與決策啟示。

🔍 重點摘要(Key Takeaways)

從 InP 基板到 OIO 光電共封裝,三重挑戰重塑高速光通訊供應鏈

AI 資料中心對 800G/1.6T 光模組的需求飆升,帶動 InP 基板、PD/LD 封裝與稀土政策成為產業轉折關鍵。本文深入解析:

  • Sumitomo 擴產策略:4吋→6吋轉換時程與全球供應格局重塑。

  • 稀土政策衝擊:中國掌握70%銦礦,出口管制如何推高 PD 成本10倍?

  • 模組廠需求動態:AWS、Microsoft、Oracle 不同策略與產能分配挑戰。

  • 封裝技術趨勢:ELS、PIC+EIC 共設計如何突破功耗瓶頸?

  • 未來 OIO 技術:Micro LED vs VCSEL,誰能成為 GPU 互連的新標準?


一、Sumitomo 在 InP 基板的擴廠策略

1. 產能升級而非全面擴張

  • 住友現有主力產線為 xxx

  • 擴張策略偏向 xxx

  • 此策略將導致xxx

2. 升級時程與產能規劃

  • 2024-2025

  • 2026

  • 2027

  • 4 吋總產能將從 x萬片/年提升至 x 萬片/年

3. 需求導向策略

  • 長期合作夥伴需提供 x年需求預估;一般合作夥伴需提供 x 年需求預估

  • 客戶若無法提前鎖定長期需求,將面臨供應不足風險。

4. 與競爭對手比較

  • JX(Archotech)

  • AXT

  • 住友

5. 市場影響


二、稀土政策對三五族材料的影響

1. 三五族材料對稀土的依賴

  • 主要材料

    • InP(磷化銦):高速光通訊模組、雷射核心基板。

    • GaAs(砷化鎵):廣泛用於高頻 RF 元件、紅外雷射。

  • 稀土角色

    • 銦(In)、鎵(Ga)為核心原料,全球供應高度集中於中國。

2. 中國的稀土優勢

  • 掌握全球 約 xx% 銦礦產量,並對外出口實施政策管制。

  • 雖 xx、xx透過xx與xx合作擁有部分礦源,仍受中國政策波動影響。

3. 當前狀態(2024-2025)

  • 政策影響

    • 出口管制趨嚴,特別針對高純度 InP/GaAs 基板。

    • 曾導致部分美、台光通訊廠出現 x 個月交付延遲

  • 供應鏈調整

    • 國際廠商積極開發非中國來源(xx、xx)。

    • xx 嘗試將產線移至海外(xx)以降低風險。

  • 成本變化

    • InP 基板價格上漲 xx–xx%,200G PD 成本飆升至原本 xx 倍。

4. 未來趨勢(2026-2030)

  • 供應多元化

    • 住友與 JX 將擴充 x 吋、導入 x吋,降低對xx依賴。

    • AXT 預期持續擴張,並滿足xx內需市場。

  • 政策走向


  • 技術應對


5. 長期影響

  • 正面

  • 負面


6. 三大廠商比較

公司名稱

策略

產能轉換時程

價格定位

市場地位

Sumitomo





AXT





JX (Archotech)





三、模組廠產能與終端客戶需求

1. 供應與擴產動態

  • 聯鈞光電同時獲 xxxx 供應:

    • 供應比例約 1:2(xx vs xx COS/月)。

  • 擴產計畫

    • 年底前產能從 xx/月擴至 xx/月(3–xx 倍成長)。

    • 驅動因素:800G 光模組需求與 1.6T 開發。

2. 主要客戶分析

  • AWS

    • xx 最大客戶,台灣月出貨 xx,美國休士頓 xx。


  • Microsoft

    • 以 xx 為主,高自動化,低毛利但大量佔用產能。

  • Oracle

    • 對 xx 模組持觀望態度,訂單落地後將影響產能分配。

  • Centera

    • 既有 xx/月配額,未來可能隨 xx 成熟而擴增。

3. 市場趨勢與變數

  • 800G → 1.6T 模組需求驅動產能倍增。

  • 客戶策略差異化:

  • 變數:

四、封裝與 PD/LD 供應現況

1. PD 供應瓶頸

  • 200G PD 價格達原本 xx 倍,市場高度集中於 xx、xx。


2. 先進封裝與模組設計

  • ELS 與 PIC+EIC 整合為核心趨勢。

  • 兩種架構模式

    1. CW Laser 分光:高功率單雷射 → 多通道。

    2. EML 分散配置:每層樓獨立 EML,彈性高、容錯佳。

3. NVIDIA 案例

  • 144 通道 MPO → 18 顆 Silicon Photonics → 每顆 8 Die 。

  • 分層模組化設計,支援 1.6T 超大頻寬,適用多規格組裝。

4. 產業挑戰與機會

  • 挑戰:高速 PD/LD 供應短缺、封裝良率與成本壓力。

  • 機會:PIC+EIC 共設計、ELS 封裝帶來能效與成本優勢,搶攻 1.6T 世代。


五、未來技術焦點:從光收發到光電共封裝(OIO)

隨著 AI 運算與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的興起,GPU 之間的連線需求急速攀升。傳統的高速銅纜逐漸無法支撐 TB/s 級別的帶寬需求,也帶來功耗、延遲與 EMI(電磁干擾)等瓶頸。光電共封裝(Optical I/O, OIO)被視為下一個世代的關鍵解決方案,可望直接將光收發功能整合於晶片或封裝層級,徹底改變高速互連架構。

1. Optical In/Out(OIO)初探

(1)技術目標

  • 直接取代 GPU 之間的高速銅連線,縮短訊號傳輸距離並降低功耗。

  • 讓光訊號從傳統板邊連接(Pluggable)轉向晶片級封裝(Chiplet/Interposer)。

(2)候選技術比較

  1. VCSEL Array(垂直腔面射型雷射陣列)

    • 優勢

      • 成熟度高,已有 25Gbps~200Gbps 應用實績。

      • 可與標準 CMOS 製程整合,封裝成本可控。

    • 挑戰

      • 封裝複雜度高,需要精密光學耦合與散熱設計。

      • 陣列尺寸增大後,光束品質與對準精度成為瓶頸。

  2. Micro LED(微型發光二極體)

    • 優勢

      • 低成本、低功耗,可在短距傳輸中疊加大量通道以達高總頻寬。

      • 成本結構對大規模 GPU 間連線友好。

    • 挑戰

      • 單通道速率僅 1~2Gbps,需大量通道並行。

      • 製程良率與封裝密度控制仍待突破。

(3)市場現況

  • 現階段兩種技術均在探索中:

    • VCSEL Array 用於。

    • Micro LED 聚焦。

2. 未來整合設想與時間表

(1)整合願景

  • 最終目標為 xxxxxx

  • 典型架構:

    • 光源xxxxx

    • 光導層刻蝕於封裝或 PCB 內部,用於短距光傳輸。

    • 接收端為整合式 PD,與控制電路共封裝。

(2)技術演進時程

  • 2026 年

  • 2027 年

  • 2028-2030 年

3. 終端客戶對供應商的要求

(1)整合度要求

  • 終端客戶(如 NVIDIA、AWS、Microsoft)不再滿足於單純的雷射或 PD 供應,而是要求:

    • 光源 + 封裝 + 控制電路 一體化解決方案。

    • 能夠直接嵌入 GPU 或 Switch ASIC 封裝內的模組化設計。

(2)性能指標

xxx

(3)可靠性與製程一致性

xxx

(4)垂直整合能力

xxxx

4. 產業機會與挑戰

xxx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 Facebook
  • Instagram

©2021 by DRFLYOUT.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