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CON2025_Silicon Photonics Summit_AMD
- drshawnchang
- 9月1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前言
AI 計算需求在過去幾年快速成長,推動了 GPU 與加速器的大規模採用。然而,隨著運算規模持續擴張,互連技術、封裝設計與能耗挑戰 成為產業的關鍵痛點。
在 SEMICON 2025 矽光子高峰會上,AMD 分享了其在 異質整合(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UCIe 標準、光電共封裝(CPO) 與 封裝良率挑戰 上的觀點,並強調未來矽光子要真正落地,必須從 設計工具、製程到供應鏈合作 全面提升。
內容
1. AI 模型與晶片需求爆炸
AI 模型世代更迭速度加快,需求成長曲線比過去翻倍更快。
AMD 的 MI300 系列晶片 採用 3D 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 與 CoWoS 封裝,晶片規模高達 800 億電晶體,展現出異質整合的強大潛力。
2. UCIe 與封裝整合
UCIe(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 被視為未來異質整合與光學 I/O 的標準介面。
AMD 強調,光學 I/O 與 UCIe 的結合仍受限於:
光纖數量限制:目前封裝能支援的光纖數仍不足。
良率與成本挑戰:若要達到規模化,需要大幅改善設計流程與製程控制。
產業需持續推動 PDK(Process Design Kit)成熟化,提升設計到製造的精準度與可靠性。
3. 光電共封裝(CPO)的挑戰
AMD 指出,雖然 CPO 是未來趨勢,但仍存在三大問題:
封裝良率:在 120×120 mm 以上巨型封裝 中,光學元件與電子 IC 的集成良率仍是痛點。
熱管理:高密度封裝下,如何同時處理光電元件與 GPU 的散熱仍待解決。
雷射可靠性:雷射是光互連的「單點失效源」,其壽命與穩定性比其他光學元件更具挑戰。
4. 供應鏈與產業生態系
光學元件供應鏈仍高度分散:
少數供應商能提供高品質雷射,但數量不足以滿足未來 每顆 GPU 都需要光學 I/O 的需求。
光學模組裝配與光纖驗證仍以人工為主,需更多自動化來支撐規模化量產。
AMD 認為,產業合作與供應鏈整合 是未來 CPO 與光學 I/O 成功落地的關鍵。
5. 展望未來
AMD 對矽光子未來的幾點觀察:
光學是唯一解法:隨著頻寬需求持續倍增,電連線已無法滿足。
PDK 必須成熟:目前光子 PDK 不夠穩定,需進一步提升以支撐量產。
封裝需從設計階段考慮:異質整合流要在設計初期就將光學納入考量,避免後端良率與成本問題。
可靠性是關鍵:特別是雷射壽命與封裝測試,將直接影響客戶採用意願。
總結
AMD 在 SEMICON 2025 的演講,展現了對 異質整合與矽光子未來發展 的清醒認識:
光學互連是唯一能解決 AI 時代頻寬與能效挑戰的技術。
UCIe 標準化 將是推動異質整合與光學 I/O 的關鍵。
CPO 落地仍面臨封裝良率、熱管理與雷射可靠性挑戰。
產業需要 更成熟的 PDK、供應鏈整合與跨界合作,才能真正實現規模化部署。
AMD 的訊息很直接:光學是未來,但要成為現實,還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共同努力。



留言